劉玉祥(左一)對農民作桃幼果期生產技術指導。學校供圖
2022年的春節,劉玉祥的工作日程依然排得滿滿當當。
除夕前一天,他到雞冠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基地做技術指導;正月初四,走進豐潤區北夏莊前山王家園子桃園查看桃樹越冬情況;正月初八,來到玉泉山基地指導大棚櫻桃管理技術,與園區負責人和技術骨干研討2022年園區技術管理方案;正月十一,又帶領科研團隊成員奔赴雞冠山調研;正月十二,直到晚上11點多,還在“河北桃之家唐廊地區”技術指導微信群里和師生、企業負責人熱烈討論科技興農相關工作。
正月十三,剛剛56歲的他卻再沒有醒來,生命的指針永遠定格在2022年2月13日8點……
工作34載,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劉玉祥扎根燕趙大地,始終將全部身心撲在教書育人和科技興農事業上。在鄉親們心中,他是破解技術難題帶領鄉親致富的“科技財神”;在師生眼里,他是助力人生出彩的好老師,是攻堅克難的領頭雁。人們這樣評價他:“站在三尺講臺上的農民、忙在果園里的教授。”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課堂”
“劉老師帶我們實習,山溝地嶺、農家果園、產業園區,我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課堂。”春風拂面,綠意滿坡,回憶起當年情景,學院2016級園藝專業學生劉寧眼里泛起淚花。“下鄉調研,早上7點出發,晚上八九點才回,我們都累得不行了,劉老師回來后還繼續寫總結。第二天早上我們還在酣睡,他5點鐘就出去指導果農摘桃了。”
從1988年到唐山市農業學校任教,劉玉祥一直奮斗在教學一線,立足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堅持科研育人、實踐育人。一屆屆學生在劉玉祥的教導下,從校園學成返鄉,從農家子弟成長為致富帶頭人。
一年年,劉玉祥帶著自己的學生走遍山溝、果園,上山下灘,言傳身教。他曾在零下20℃的天氣里,帶著學生在遷西的荒山上考察山體走勢,尋找最合適的梯田主干道;曾在盛夏40℃高溫的大棚里,汗流浹背地給學生們現場手把手講解種植技術……
“劉老師帶我們去做社會實踐,經常讓我們住在他家,還給我們做好吃的。”農林工程系2020級學生袁玉龍說,“劉老師經常指著自己手臂上的日曬斑痕告訴我們,從事農業科研工作必須心懷百姓所急所需,不怕風吹日曬、蚊蟲叮咬,要在打好堅實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在田間地頭摸索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我們搞農業研發,坐在辦公室里是干不成的。”這是劉玉祥常說的一句話。因為長期在外風吹日曬,他得了日光性皮炎。同事們勸他少在陽光下勞作,他卻說:“果樹生長季,有幾天是沒有陽光的!”
“不懂技術不要怕,有我呢”
唐山市玉田縣玉泉山現代農業園區萬畝基地,如今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集生產、觀賞、采摘為一體的鄉間“仙境”,昔日荒山野嶺變成了現在的金山銀山。其中,就有劉玉祥的功勞。
2013年,園區初建,40萬株核桃苗栽種完畢。“怎樣才能省錢省工、見效快?”本著這個念頭,負責人郭建波通過縣政府聯系上劉玉祥。沒想到,劉玉祥不到一個星期就直接找上了門。實地考察后,劉玉祥提議:“從長遠來看,還要栽種更多品種的果樹。不懂技術不要怕,有我呢!”
規劃設計、取樣測土、梯田建造……劉玉祥無一不是親力親為。到了修剪果木、熬制石硫合劑、花期管理、疏果等節點,他都會準時趕來,每年要跑二三十次。2020年,果樹進入盛果期,園區送了4個樣品參加河北省首屆梨王爭霸賽,有3個獲得金獎,萬畝基地從此成為一流果園。
郭建波一直想按年付專家費,劉玉祥每次都推辭不收:“果園還沒收益,你們不用考慮我。等以后賺大錢了,我多去吃水果。”
一直以來,依托學院產學研平臺,劉玉祥積極推動職教興農、科技富農,讓科技的“種子”在服務農村、農業、農民中“開花結果”。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義務給貧困農戶提供苗木,帶領學生幫果農修剪果樹,來到鄉間作農業技術專題講座……他的足跡遍布省內30多個鄉鎮、87個村莊。
“劉教授多次來到遵化、遷西板栗產區,為農民講解技術,開展種植管理培訓,農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術。”遵化栗源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飛昆說。
雖然劉玉祥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大專家,但只要有人找他幫忙,他總是有求必應。
唐?h八農場11隊的老書記蔣召雙至今還清楚記得:有一年臘月二十九,八農場新河頭的桃、葡萄出現凍害,大伙束手無策,向劉玉祥求助。“一個電話打過去,他二話沒說,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冒著嚴寒就趕了過來,直到問題都解決了才又騎著摩托車離開。”
據統計,近10年來,劉玉祥團隊科研項目為群眾增收6.08億元。
“我必須守好責任田”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這是劉玉祥一生的真實寫照。
劉玉祥曾先后擔任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創新團隊唐秦片區綜合試驗推廣站站長、河北省高校果樹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主任、唐山市果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等多個職務。在他的主持下,京津冀協同發展燕山果業試驗站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科技研發交流服務平臺先后組建。他還先后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技術推廣獎11項;選育并審定桃新品種5個,獲得河北省首屆名優果品展評會金獎。
資金匱乏,劉玉祥拿出自己的工資推進研究項目;沒有基地,劉玉祥自己承包23畝土地建成園區。為了推廣套袋技術,他自費購買果袋指導果農使用;為了掌握果樹新品種生長情況,他連續4個小時頂著酷暑在果園奔忙,導致嚴重中暑。
積勞成疾,2018年12月10日,劉玉祥接受了肺癌切除手術。就在手術前3天,他還帶領團隊到豐潤區左家塢鎮北夏莊作技術指導。學院領導和同事去醫院看望時,他正伏在病床上的小方桌上辦公。
2019年8月,劉玉祥又被查出甲狀腺癌,切除手術后才20多天,他就到秦皇島市青龍縣大森店村調研玉露香梨僵芽情況,指導梨干腐病防治技術。
去年秋天,一天夜里剛從石家莊開會回來,第二天一大早,劉玉祥又聯系學院科技處副處長馬繼召去玉田縣玉泉山現代農業園區調研?此荒樒v,馬繼召說:“去基地的事早一天晚一天都行,再說您都是二級教授了,還這么拼干什么?”劉玉祥卻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責任。我必須守好責任田,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直到病逝前幾天,劉玉祥依舊在忙碌。
“大力弘揚劉玉祥教授愛崗敬業、甘為人梯,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教育為民、造福百姓的精神,奮力開創唐山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加快新時代‘三個努力建成’步伐貢獻力量。”前不久,唐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決定,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向劉玉祥教授學習”活動。
本報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趙珺
《中國教育報》2022年04月21日第1版